标准解读 | EN ISO 374:2016危险化学品及微生物防护手套
发布时间:2024-08-02 15:03:43
8573人看了
手机扫码阅读
为什么要修订标准?
当前版本 EN374:2003 存在的问题
当前标准已经存在超过10年的时间,需要向用户提供更有用的信息
• AQL(接收质量限)无法由公告机构进行验证,因此,它不应成为标准的一部分
• 烧杯象形图会引起误解
• 与防渗透标准EN16523-1保持一致
• 缺乏针对40mm或更长袖口手套的渗透测试
• 缺乏与老化相关的信息
• 当前版本未考虑病毒防护
• 对于最小防液体渗透长度的定义模糊不清,例如一次性短手套
将会有哪些内容发生变更?
定义 -危险化学品及微生物防护手套
• EN 374变为EN ISO 374
• EN 374-1要求将变更并符合EN ISO 374-1:2016标准
• 新标准EN 16523-1:2015替代EN374-3测试方法
• EN374-4:2013 – 老化测试方法 –化学品象形图下方所标示的化学品必须采用这
种方法进行测试
• 针对微生物危害防护的新标准 ( 包括病毒危害防护)EN ISO 374-5:2016
• 不再使用烧杯象形图。化学品象形图分为A类、B类和C类
EN 标准 对 ISO标准 对 EN ISO 标准
EN 标准:
- 适用于欧洲国家。
- 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下领导创建。
- 被一些非欧洲国家,但属于委员会成员国的国家认可,如澳
大利亚。
• ISO标准:
–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创建。
– 如果符合地方法规,几乎所有国家认可。
• EN ISO 标准:
– 由ISO国际标准化委员会或者CEN维也纳协定下的欧洲标准化委员会联
合创建
测试方法
渗透测试——AQL
• 测试方法中定义的渗透=气体渗透和液体渗透 - 标准EN374-2:2003变为EN374-2
:2014
• 由于AQL无法由公告机构进行验证,因此将之删除
• 制造商仍可标示AQL,但将不会成为任何标准的一部分
• 根据EN16523-1:2015(而不是EN374-3)进行测试
• 对3个试样进行测试 – 测试结果为最低穿透时间
• 在23℃ ± 1的测试条件下,当计算得到的渗透率达到1μg/ min /cm²时,则认为已经穿透
• 通过穿透时间确定性能等级
渗透测试——袖口
如果手套长度达到400mm或更长,则必须对袖口进行测试
• 应多测试3个试样
• 试样取自宽度中心,距离袖口末端80mm处
如果制造商在说明书中指明袖口并非为了提供化学防护而设计,则无需进行此项测试
渗透测试 – 所测试化学品
• 测试化学品由12种变为18 种——新增6种为M至T
• 测试结果为3个样本的平均穿透时间
渗透测试——新标记要求
此标示可应用于具备或不具备微生物防护功能的化学品防护手套
渗透测试– 新增
手套接缝处需测试防渗透性能
• 多层手套,如果没有注明对化学品防护性能有影响,比如说隔热层,如果没有和化学品防护
层粘合,可以在测试时移除。
• 删除烧杯象形图-用Type A,B,C表示防渗透性能
老化测试的方法
微生物危害防护新标准- EN ISO 374-5:2016
• 细菌和真菌防护
– 根据EN374-2:2014进行渗透测试
• 细菌、真菌和病毒防护
– 根据EN374-2:2014进行渗透测试
– 根据ISO 16604的方法B进行测试
• 样本取自手套的掌心和袖口(如果手套长度≥ 40 cm)
病毒危害防护测试
新要求和标记
化学品危害防护 - 新标记要
• 只有符合以下条件,才能够宣称防护手套可提供化学品危害防护:
– 根据EN 16523-1:2015方法进行渗透测试并满足A、B或C类要求。
– 化学品防护手套符合EN374-2:2014的防渗透要求
– 根据EN374-4:2014对所宣称化学品进行老化测试,并在使用说明书中列出测试结
果
微生物防护- 新标记要求
• 只有符合以下条件,才能够宣称防护手套具备微生物防护功能。
-细菌和真菌防护手套符合EN 374-2:2014的防渗透要求
-另外,对病毒防护手套,需要通过ISO16604测试方法B。
旧标记与新标记